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书评书摘

未雨绸缪 与天为战

时间:2012/11/2 14:42:43 浏览次数:4359 打印

    2012年,无论是玛雅人的预言,还是科学的分析,这个政治、经济、气候皆充满变数,风云变幻的一年已然到来。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天灾来看,与全球各地的过量碳排放、森林过度砍伐、地下水过多提取等人类超前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紧密相关,进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急剧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7年,全球范围内因飓风、地震和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投保者损失的增长备受瞩目。一个国家如何让天灾给国民带来的损失最小化,迅速地从灾难中恢复正常的生活,而不致生活一落千丈,成为赤贫阶层,不但是政府决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学者们为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需要研究的问题。霍华德·昆雷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Ceclia Yen Kooy讲座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减轻自然灾害创新与领导议程理事会的联合主席,他与他的同事们就当前美国面对的自然灾害如何减轻、如何寻求保险保障以及如何融资以展开灾后重建等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写就了《与天为战:新巨灾时代的大规模风险管理》。美国是一个飓风灾害高发国家,仅2004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就遭受了四次飓风:查理、弗朗西斯、伊凡和珍妮,由此引发了33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面临这样的巨额损失,是不是导致保险公司破产?且慢,为了应对这样的巨灾风险,美国有层层的风险管理方案,不但顾及到国民,也兼顾保险公司。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巨灾求助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对于居住在风灾等自然灾害繁发区的居民,最重要的措施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居民个人、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公司和私人保险市场)以及政府。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环环相扣,但却没有交叉。如此化解巨灾风险,体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未雨绸缪、以人为本的思想。

    由巨灾引发的问题,先是居民自救,然后是保险公司赔偿,接着还有政府救助。这三者之间比例如何?怎么样避免救助的交叉,即有人“因祸得福”获得了比巨灾前还多的资助?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然而,学者们却对这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剥茧抽丝,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得出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可靠的结论。

    美国对沿海易遭受飓风灾害的房产业主强制其参加保险并规定了最低限额。同时也要求房地产商在建筑房屋时进行防风加固处理还建有共同建筑设施(如医院),以备在遭飓风袭击时居民能有避难场所。1972年热带风暴艾格尼丝时,美国只有很少的人参加了全美国民洪水保险计划,从而导致了1973年的《洪水灾害防御法》的通过。这项法案限制了联邦政府对未参加全美国民洪水保险计划社区的救灾援助,并且提出了一项强制购买要求:接受联邦政府监管的抵押贷款者必须要求其特别洪水灾害地区的借款者在购买资产或建造房产时购买洪水保险。1993年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主要洪水灾害显示出强制购买要求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施行,对于贷款人的制裁在1994年时骤然生效。1994年的法案对不遵照强制购买要求执行的贷款人制定了财务惩罚措施,规定这些义务不随这笔贷款的出售与转移而改变,如果借款人不购买洪水保险的话,法案要求贷款人代其购买。[1]

    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在巨灾损失赔付中避免破产,它有两种途径:一是分保或再保险,二是以风调雨顺年份的利润弥补损失。飓风灾害不是年年都有,在平和的年份,保险公司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巨灾的规模和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保险公司也在寻找创新的解决办法,如保险联结证券,发行巨灾债券。

    至于政府,它则利用它的权力、监管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分别对个人和保险公司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行之有效地化解巨灾带来的负面矛盾,如提倡房产业主加入“全美国民洪水保险计划”;加强审计保险公司的财务审计和监管,专款专用;大力投资建设防波堤、公共避难场所等。

    有趣的是,昆雷泽们还针对人们投保的心理和投保限额的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即人们为什么不投保或投保最低限额。在这个问题上,倒是与中国的国情有些像:一旦灾难来临界,人们相信政府会帮助国民渡过难关,慷慨援助。联邦的灾难援助有可能造成一种撒玛利亚两难困境(Samaritan’s dilemma):灾后提供援助可能减少了保险当事人在灾前采取降低损失措施的激励。在保险购买过程中,如果一个家庭预期着他们将在灾后获得政府援助,那么他们在灾前购买保险的经济激励就会更小。由于处于灾害频发地区的居民缺少保险保护,由此增加的损失增大了政府向灾民提供救助的压力。[2]

    昆雷泽们的研究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和风险分析中心主任詹姆斯·海米特说:“《与天为战》一书为美国的房产业主如何借助保险来应对飓风危害提供了广泛深刻的介绍与分析。这一有关灾难保险的卓越研究对于那些对飓风和其他巨灾风险兴趣盎然的读者价值连城。”相信这本书的面世,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保险业者以及灾难性风险研究的学者都能获益匪浅,也会激发中国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找到适合中国巨灾风险管理的良方。

    现在人们在怀疑“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人类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2012年的来临也引起人们对玛雅预言的恐慌。但是放弃努力而坐以待毙,这种消极的不作为才是最终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天灾的发生不可预测,但是如果我们尽可能多地做好预防巨灾发生的措施,那么在巨灾来临时才能减少损失。这就是荀子的“人定胜天”的理论。



[1](美)霍华德·C.昆雷泽、埃尔文·O.米切尔—科尔詹、尼尔·A.道尔迪、马丁·F.格斯、罗伯特·W.克莱恩、马克·V.波利:《与天为战:新巨灾时代的大规模风险管理》,刘洪生译,81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美)霍华德·C.昆雷泽、埃尔文·O.米切尔—科尔詹、尼尔·A.道尔迪、马丁·F.格斯、罗伯特·W.克莱恩、马克·V.波利:《与天为战:新巨灾时代的大规模风险管理》,刘洪生译,116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有事Q我!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