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

  • 丛 书 名

    墨香财经学术文库
  • 作   者

    :陈飞
  • 定   价

    :¥78
  • 译   者

  • 版   次

    :1-1
  • I S B N

    :978-7-5654-4965-9
  • 开   本

    :16
  • 出版时间

    :2023-10-13
  • 页   码

    :236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对外开放的视角
定价:68元

全国统一排污权交易市场监管建设研究
定价:58元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设计与政策支持研究
定价:75元

基于生命周期环境与经济集成视角的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
定价:59元

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
定价:76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定价:32元

社会保障学(第四版)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
  公司高管是公司财务决策的实际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现代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高管与股东的利益目标可能不一致甚至存在
重大分歧,从而诱发管理层做出逐利甚至败德的行为。因此,有效激励公司管理层,促使管理层恪尽职守,构建股东和高管间激励相容的薪酬契约体系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努力方向,也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核心环节。设计合理的管理层薪酬契约,可有效协调管理层行为,使之与股东目标日趋一致,依靠激励相容机制确保管理层实施的财务决策能够充分考虑最大化公司股东的权益(Jensen 和Meckling, 1976;Jensen 和Murphy,1990),客观上促使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Hall,1998;Canarellag,2008)。管理层股权激励是以公司所发行的流通在外的股票为标的设计的,其设计初衷是通过促使管理层与公司及股东共享利润、共担风险进而缓解或者抑制管理层的私利机会主义动机,力争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有鉴于此,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自利性短视行为, 提高公司长期价值(Morck等,1988;Hanlon 等,2003)。与此同时,由于高管对董事会成员的举荐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加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及投资者保护机制亟待完善等特点,大股东与管理层极易构建内部人私利联盟,进而将董事会操纵成为其服务的“提线木偶”,弱化董事会治理有效性,致使管理层激励无效。因此,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管理层激励有效性一直备受质疑,瑕瑜互见。
章节目录
  第1 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1
1.2 研究意义/3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5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10
1.5 本书特色及创新之处/12
第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5
2.1 相关概念界定/15
2.2 理论基础/19
第3 章 管理层激励影响了公司现金持有吗/29
3.1 引言/29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31
3.3 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33
3.4 模型建立/35
3.5 检验结果与分析/40
3.6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检验结果与分析/46
3.7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检验结果与分析/50
3.8 本章小结/53
第4 章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机理/55
4.1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机制分析/55
4.2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资金再配置/60
4.3 本章小结/68
第5 章 产权性质、管理层激励与现金持有/71
5.1 引言/71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73
5.3 研究设计/75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81
5.5 拓展性分析/102
5.6 本章小结/115
第6 章 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管理层激励与现金持有/117
6.1 引言/117
6.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19
6.3 研究设计/121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126
6.5 稳健性检验/131
6.6 拓展性分析/146
6.7 本章小结/151
第7 章 管理层权力、管理层激励与现金持有/153
7.1 引言/153
7.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56
7.3 研究设计/157
7.4 检验结果与分析/160
7.5 拓展性分析/176
7.6 本章小结/186
第8 章 治理环境、管理层激励与现金持有/188
8.1 引言/188
8.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90
8.3 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193
8.4 实证结果与分析/197
8.5 拓展性分析/211
8.6 本章小结/218
第9 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后续展望/220
9.1 主要结论/220
9.2 政策启示/222
9.3 后续展望/224
参考文献/226
索引/236
有事Q我!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