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政府网络与网络政治:多维视角的研究

  • 丛 书 名

    财经学术文丛
  • 作   者

    :史达
  • 定   价

    :¥18
  • 译   者

  • 版   次

    :1-1
  • I S B N

    :978-7-5654-0329-3
  • 开   本

    :32
  • 出版时间

    :2011-04-01
  • 页   码

    :178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多元战略维度下新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定价:26元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战略
定价:24元

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定价:18元

企业内非正式组织深化规律研究
定价:24元

基于政治干预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来自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解读
定价:24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定价:32元

社会保障学(第四版)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政治领域带来的新问题促成了互联网政治研究的兴起。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近一两年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多次提出了政府通过互联网促进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2008年起,《人民日报》、人民网多次发表并专题讨论了关于互联网对政治生态和党政机关建设重要影响的文章。就互联网政治研究而言,美国起步最早,关于互联网政治研究的文章著述相对较多。早期的研究如阿尔温•托夫勒、德鲁克、约翰•奈斯比特等。他们讨论的是互联网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是对互联网政治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们认为,在信息社会,社会规则将发生重大调整,授权给参与式民主将取代集中和集权。近年来,出现了以生态学的视角对互联网政治生态及政治生态系统的研究,如Fedorowicz等(2004)对电子政务的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政府组织运行开拓了新的思路。
章节目录
  第一篇 公众满意视角与政府网络绩效 1
第 1 章 公众满意度测主的背景与意义 2
1.1 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指数 2
1.2 电子政务与公众满意 6
1.3 研究动机与目的 8
第 2 章 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 9
2.1 满意度测评模型综述 9
2.2. 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提出 15
第 3 章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问卷设计及统计特征 17
3.1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17
3.2 调查问卷的类型 19
3.3 问卷的检验 30
3.4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量表设计与选择 30
3.5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样本选择 34
第 4 章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数据分析 37
4.1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数据分析方法 37
4.2 公众满意度模型的提出 45
4.3 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搜集 52
4.4 统计分析 54
4.5 建议和进一步研究 59
参考文献 61
第二篇 电子治理、受托责任与政务公开问题 64
第 5 章 政务公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65
5.1 研究意义和目的 65
5.2 研究思路 65
5.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66
5.4 主要观点和创新 68
第 6 章 电子治理的概念解析及其基本框架研究 69
6.1 电子治理研究综述 69
6.2 电子治理的概念 71
6.3 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的比较 73
6.4 电子治理的特点和实施条件 77
6.5 电子治理的SWOT分析 80
6.6 电子治理的主体与电子治理水平测评 82
6.7 小结:正确认识电子治理面临的障碍 87
第 7 章 受托责任、电子政务与政务公开 88
7.1 什么是受托责任 88
7.2 电子政务与受托责任 90
7.3 受托责任、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 91
第 8 章 电子治理和受托责任框架下的政务公开研究 94
8.1 模型的选用 94
8.2 基于电子治理和受托责任的模型改造 102
8.3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106
8.4 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的指标得分情况 108
8.5 启示与建议 110
8.6 政策建议 118
参考文献 138
第三篇 互联网政治生态及其危机治理 143
第 9 章 互联网政治生态研究的学术图谱 144
9.1 引言 144
9.2 生态学及其在非生物领域的应用 145
9.3 生物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 146
9.4 互联网政治的认知与演进 149
第 10 章 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互动机制研究 152
10.1 问题的提出 152
10.2 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53
10.3 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的模型框架和互动机制 160
第 11 章 互联网政治生态危机的起源、传播与治理研究 166
11.1 互联网政治生态危机的起源 167
11.2 互联网政治生态危机产生的诱因 168
11.3 互联网政治生态危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170
11.4 互联网政治生态危机的治理:困难与措施 172
第 12 章 互联网政治生态的调查:我国省级电子政务论坛的差异性研究 177
12.1 问题的提出 177
12.2 电子政务论坛的指标设计 179
12.3 对省级政务论坛建设实际情况的调查 182
参考文献 187

有事Q我!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