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新管理哲学:道本管理

  • 丛 书 名

    其他
  • 作   者

    :齐善鸿
  • 定   价

    :¥36
  • 译   者

  • 版   次

    :1-1
  • I S B N

    :978-7-5654-0405-4
  • 开   本

    :16
  • 出版时间

    :2011-08-01
  • 页   码

    :264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小艾上班记5·备考2023·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版)
定价:58元

小艾上班记2· 备考2023· 中级会计实务(第八版)
定价:58元

小艾上班记10·经济法基础(第三版)
定价:76元

小艾上班记9·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版)
定价:58元

小艾上班记11·税务稽查来了
定价:49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特许经营实务(第三版)
定价:32元

公司治理学(第二版)
定价:42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开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齐善鸿与其博士生弟子打造的一部开创性的力作。道本管理实践以主体性为基础,以国学精髓为养料,以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类文明进步为方向,以道本思维方式为基本工具,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为表现形式。运用道本管理理论和多主体性的管理模式,能够破除旧式的控制枷锁,调动员工的人性力量,使之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把企业打造成幸福的心灵家园。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上帝”死了,拯救管理的运动
第一节 管理之困——哲学沉思
第二节 入困之因——异化与悖论
第三节 解困之道——管理哲学的使命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管理哲学思维
第一节 管理哲学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管理关系与管理思维障碍
第三节 管理哲学思维的基本方式
太月浮想
结语
思考题
第四章 人性与管理
第一节 我们时代的人性状况
第二节 人性认识的典型误区
第三节 人性界说与人性成长基本逻辑
第四节 新人性论与管理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问管理世界,谁主沉浮
第一节 揭开主体性的面纱
第二节 触摸主体性的脉动
第三节 管理荆棘中主体性花朵的绽放
太月浮想
结语
思考题
第六章 鹿死谁手:管理哲学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个人与组织的矛盾
第二节 工具性和主体性的矛盾
第三节 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矛盾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无言的思想:道本管理理论
第一节 对管理演化的素描
第二节 对管理演化的透视与道本管理的导出
第三节 道本管理的概念、使命与理论内容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星辰与足迹:道本管理实践
第一节 道本管理实践概述
第二节 道本管理的心道实践
第三节 道本管理的人道实践
第四节 道本管理的众道实践
第五节 道本管理的天道与胜道实践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历史的声音
第一节 刚柔相济
第二节 阴阳合一
第三节 历史平衡
太月浮想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序言
  哲学的头脑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根本没有成功这一回事,生命是一个过程,所有的成功不过是我们用以自鉴的镜像,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的是沧桑和衰老。
神秘,探求未知
一个哲学的头脑,
是不断自我“折磨”的头脑,
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头脑,是一个乐在其中的头脑,
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相的头脑,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头脑!
世间学哲学的人不少,但有哲学头脑的人不多!
即使没有学哲学,只要有一个哲学的头脑,就可以进行哲学的思考!
有人会问,一定要懂哲学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哲学的头脑是如何思考的。
一念之转,反成思维
非哲学的头脑:这个人我不喜欢。每遇到他,我心中就不高兴。
哲学的头脑:我个人的喜好不能成为评价万物的标准。于是,学着去了解他,发现自己不喜欢他的理由是片面的,于是,渐渐地开始喜欢他。于是,痛苦减少了,渐渐消失了!
总结:人的很多错误认识常常是因为对事物或者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也就是不了解真相。哲学的头脑懂得这一点,因此不会被片面的信息左右自己的判断。越是接近真相的全貌,人就会越有理性和智慧!
非哲学的头脑:啊,我明白了!
哲学的头脑:实际上,人这种“明白了”的感觉常常会误人。一方面,我们自己明白的和真相常常有差距。但一旦认为明白了,就会停止思考,这就是真正的麻烦——停留在不完全明白的状态,却又以为明白了!实际上,真正的明白是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总结: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非哲学的头脑:我的观点是……紧跟着的是自己的一连串的自我辩护。
哲学的头脑:请你尝试着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
总结:人们在自己的认识集中于一点时,常常会忽视其他的方面,尤其是相反的方面。于是,敌人或者对手常常就会出现来弥补这样一种认识的偏差,当然,由敌人或者对手来完成这样一种弥补,当事人常常会付出代价。但是,当一个哲学的头脑能够把正反两个方面同时或者交替进行思考时,就不会给对手或者敌人留下机会。
非哲学的头脑:我信佛法!
哲学的头脑:佛就是觉悟与智慧,是要破一切法!
总结:我们平常人常常难以区分“信”与“迷”,信的同时极有可能陷入迷的状态,于是,就会把任何道理变成僵死的教条,于是,这个道理就只有等着挨批的份了。
非哲学的头脑:常常用这样的思维“我以为、我认为、我想……”
哲学的头脑:我们个人的想法微不足道,关键的是:在人间,别人怎么想?在世间,自然规律和真相是什么?如果父母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就多半是错误的。如果上级总以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表,那么下级就多半会是错误的典型。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境下,亲子关系会好吗?上下级关系会和谐吗?
总结:哲学的头脑是一个善于冷静思考的头脑,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头脑。
非哲学的头脑:我追求完美,容不得瑕疵。
哲学的头脑:我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完美,同时,接受着现实的不完美;我欣赏鲜花的美丽,也接受鲜花根部那泥土的芬芳。一个正常的人,有一份清醒的认识:我是不完美的,但我不懈地追求自身的完美,却又能够接受现实的不完美,因为:一方面我不能改变那么多的现实,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完美标准并不一定是绝对靠得住的;另一方面,我不完美,却要求别人必须完美,这是不讲道理的!
总结:一个简单接受现实的人,可能是个颓废的人,尽管看起来很洒脱。一个挑三拣四的人,实际上是不懂得完美的人,他常常会破坏一个完美的整体或者一个走向完美的进程。
非哲学的头脑:我去听讲座,把体会很深的地方记了下来。
哲学的头脑:我去听讲座,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了下来。
总结:实际上,听明白的常常就是自己心中有的,而不明白的恰恰是要去学习的,不明白的经过学习搞明白了,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非哲学的头脑:红尘乱世我很厌倦,我要到山里去修行,去寻找我自己的快乐。
哲学的头脑:人在俗世中,眼前一件件事就是修行的题目。股神巴菲特对长期投资理论的信仰超越了他对金钱的追求,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与其说是追逐财富,不如说是对价值投资到底灵不灵的求解。他拥有的数百亿资产只不过是破解这个问题的副产品,是组成这个答案的一部分。
总结:人的成长就是在问题的不断破解中完成的,回避了问题,还寻求什么解法呢?每个人自己的快乐,不是自私的快乐,是在与人相处中为人贡献价值的快乐,是在冷眼观察世间纷繁现象后的觉悟。
非哲学的头脑:一个人做了坏事,所以是坏人!
哲学的头脑:哲学的头脑总是在发问,他为什么要做坏事?他为什么不做好事?他原来就一直想做坏事吗?现在如何让他能够做好事?
总结:哲学,总是在发问我们肉眼后面的世界,由肉眼所见之具象去探索背后的一般规律和隐藏的真相。当我们用肉眼所见的幻象作为思考的素材时,我们就会被眼前的现象所左右,当我们学会了发问,就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而一旦掌握了本质,就会改变肉眼所见的事物的格局和态势,否则,我们就会被纷繁的琐事牵着走。
非哲学的头脑:我得了奖,真是高兴。事情很顺利,我很高兴。
哲学的头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哲学的头脑,总是能够让人跳出眼前的现象和由现象所左右的情绪,看到与事情发生连带在一起的相反的事情。正如人们看“危机”一样,有人把“危机”看成危机,而哲学的头脑却可以看到“危之机”,当然,也能看到“机之危”。世界上,凡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的结合,都会产生奇妙的现象:相爱的男女结合,会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正负极通过灯泡连在一起,会产生光亮;种子放进泥土里,会生出禾苗……
总结:哲学能够让人超越世俗的情感而归于天下大道,从而能够创造出奇妙的人生。而没有哲学头脑的人,则常常因高兴引来悲伤,又在悲伤中走向沉沦。
非哲学的头脑:我不喜欢他,甚至恨他,最好让他离开或者消失。
哲学的头脑:走进我们生活视野的人和事,都是人生的一道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你避开了一种形式的考题,还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考题出现。这就是矛盾论所揭示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你不喜欢的人离开了,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让你不喜欢的人。
总结:当我们知道,那种不喜欢原来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心影时,就会静下心来,解开这道题,于是,眼前就是明朗的天空。
非哲学的头脑:我觉得现实生活实在太糟糕了,没有什么让我高兴的。
哲学的头脑:心有莲花,遍地鲜花。客观世界就是客观世界,无所谓好坏。而凡是好坏这样的主观判断,都是人给予外物的。也就是说,我们自以为让我们高兴或者痛苦的外物,本身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是我们先赋予了它,然后再因它而痛苦或者快乐,这就是人间的心灵游戏。当一个人有了“心魔”,就会看到满世界的魔鬼;当一个人驱除了心魔,就能看见满世界的天使。
总结:客观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意义,意义全是人赋予它的。有人总是心烦,本质上,是自己的心烦,所以,眼前的事才会烦人。有的人眼中的生活一团糟,他那混乱的心一定是根本的原因,生活的感觉只是心像的复制品。
非哲学的头脑:我是刀子嘴、豆腐心,你们别在意啊!
哲学的头脑:“刀子嘴”,图的是自己的痛快,却不顾别人的痛苦,是自私的!如果总是“刀子嘴”,却又总是声称“豆腐心”,岂不是为“刀子心”做欺人的辩护、为一种罪恶做粉饰?谁会相信呢?坚持原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方式,平常时候要温柔着说硬气的话,或者说软话、办硬事。总之,要看自己追求的真正的效果是什么。平常人,偶尔有不妥言辞也是难免的,可如果经常性的或者自认为自己就是这种性格,还要求别人必须接受,那就是有心理疾病了。
总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问题。动机是内在的,要通过效果来验证。当二者不一致时,当事人要自己做反思。当一个人频繁地为自己与别人感知的效果不一致的动机作辩护时,就是虚伪和狡诈。
非哲学的头脑:我有很多知识,尽管我无法解决很多问题。我会不少的拳法,尽管我难以打败对手。
哲学的头脑:非哲学的头脑迷恋于很多形式,迷恋于令很多外行喝彩的技巧。他们过于迷恋花拳绣腿,却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据说,20世纪6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华盛顿大学的武学教授、全美知名的武术大师看李小龙打了几下拳,然后听李小龙说了一通后,竟然住院了。原来,他发现李小龙的拳有哲学,而自己积累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武学体系却没有哲学基础,因此不会长久,一下子悲从心头来,就住院了。
实际上,搏击的本质,就是一下子把对方击倒,不要把事情想复杂了,更无须花拳绣腿,除非为了表演而要顾及观众的眼球。在真正的搏击中,重要的是将你的注意力锁定在真正的目标上。
总结:哲学让人明确目标,直指目标,省去繁琐,集中力量,直逼效果。
非哲学的头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认为自己得了便宜。于是,就有了继续干下去的理由,一次次变成了自己的人格,而每占一次便宜,就出卖自己一次。
哲学的头脑:世上很多蠢事,都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干的。人间有两条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是个人利益当头,都想自己的事!二是都想自己占点便宜。既然如此,那么得到便宜的人就一定会被没有得到的人看穿。同时,满心想着占小便宜的人,自然也就没有智力去顾及真正的大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原因。
总结:聪明人知道得小不足以成大事,占多了就惹事,于是,就有了“舍得”的境界。如果人不被小利所惑,将有限的智力集中起来,也就成就了大智慧。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是蠢事,所以可以避开。愚蠢的人自以为蠢事就是聪明事,所以才会反复干。
非哲学的头脑:我要强,我要主宰,我要第一。很多人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常常把自己搞得后面没有气了。很多人想主宰别人的事情,本来是好意,最后却又遭人恨。很多人要争第一,于是忽视了第一之外的很多重要的事情,最终,那个第一也失去了价值。
哲学的头脑:争强必伤,争主必险,争一无友。人要争一口气时,常常跟不冷静有关(极端情况例外),在很多时候,忍让会让人拥有更大的空间。当明白了这一点时,忍让中的无奈也就消失了。去主宰别人的事情常常是件受累不讨好的事,如何让别人容易接受才是关键。老子(李耳)不敢为天下先,却真正成就了天下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总结:争一口气、逞一时之勇、豪情万丈,大多缺乏理性思维,孤注一掷常常会丢掉很多。
书评书摘
  用什么拯救管理?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产生疑问:“管理需要拯救吗?管理不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吗?管理思想不是越来越丰富了吗?”
作为科学的管理,自诞生至今将近一百年,而管理的活动和演进,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应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管理就存在了。但作为科学的管理,如今很少有人质疑它,这就有点不符合科学的精神了,因为任何科学都不可能有最终的结果,而只能是质疑与探索。现实中人们一味地在加强管理,却很少反思管理的方向和究问管理的根基,很显然,这是与科学的精神不相符的!
如果你能取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视角看管理,就会发现,管理一方面在解决问题,同时也在制造问题。至于说,到底是解决问题多还是制造问题多,就不好一概而论了,因为,每个做管理的人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会有一项管理活动完美到只是解决问题而不会制造问题。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并被某些人视为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岂不知,西方的管理并不完全是靠着这些所谓的管理来管理企业的。到过西方的人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社会总体文明程度在很多方面超过我们,小到排队的自动秩序、吃饭前的祷告和周末去教堂做礼拜(并非只限于教徒,也有很多非教徒参加),再到社会保障体系、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这些也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所积累出来的人类文明成果。看起来,这些与企业管理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人们的这种精神和生活状态,毫无疑问会带入到企业活动中。由此可见,同样的管理方法在面对有信仰和没信仰的人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企业中看到的问题,都是因为人而生出的问题。或者准确点来说,是因为人有问题而生出的问题。不管是西方管理还是东方管理,实际上真正的本质差别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人的文明状态不同而导致的相应管理策略不同。由此可见,管理若是不解决人们的文明进化问题,只是按照眼前的目标来管理人们,多半会把人引向邪路!君不见,那些只用业务指标考核员工的企业,不就培养了越来越多只认钱的人吗?!这些人挣了钱之后真的就幸福了、文明了?
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在历尽沧桑之后深刻地感悟到,企业就是众人心性修炼的道场,管理的责任就是帮助人们觉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是修行中的伙伴。我们知道,涉及人生价值问题就走进了哲学的领域,也只有借工作、管理和生活中的活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才能真正解开管理的困局(越加强管理,问题似乎越多)。此可谓“借假修真”的功夫了!
想想人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区间,在之前没有我们和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在之后,现在拥有的一切也将更换主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不具有永久的产权,只是暂时的拥有、部分的使用权(因为我们拥有的大部分是我们无法消费的)。我们努力地从无到有,也无非是要证明自己点什么: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最终,我们仍将会看破这一切,走向灵魂的自由!由此看来,在人生的这样一个历程中,每个人都是修行者,借我们所做的一切和所经历的一切,来观察自己和这个世界,在别人、事物和人生的这面镜子里,重新审视自己那已经衰老的容颜和蓬勃的心智!然后,就会有一张宠辱不惊的微笑的面庞,再去面对世间的一切!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当我们学会了用哲学进行思考时,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发现真相、透过事物看到生命痛苦与快乐轮换中的生生不息、透过可恨之人背后的可怜而生出怜悯与慈悲、透过别人的不幸而重新拾起自己的幸运并感恩一切、透过生死的区间而看破拼命占有的滑稽可笑。
也许这一切是纯粹看哲学教科书的人无法做到的,也许这一切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哲学、那些俗人写的哲学(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因为我们尚在修行),也许这一切无法用学院的哲学来概括,也许这一切就是人类生存的真相,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名字。说到这里,想起来两千多年前的圣人老聃描绘道的感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越说越玄了,我们再回来看管理到底需要什么。实际上,管理需要什么,基本上也就是管理中的人需要什么:未开化的人需要人提点觉悟、不文明的人需要重新教化、可怜的人需要我们帮助、落后的人需要我们促其进步、贫穷的人需要我们激活他们内心深处高贵的基因。可现实中管理给予的可能恰恰相反:未开化的人得到的常常是训斥、不文明的人得到的常常是处罚、可怜的人得到的常常是抛弃、落后的人所遭遇的常常是淘汰、贫穷的人得到的常常是鄙视……
有人说,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无法去悲悯众生!这种论调似乎是在说悲悯众生就无法做管理了。把管理与悲悯情怀如此对立起来,这样的管理思想如何立足呢?管理中那些动人的话语还值得相信吗?我们在此只是补充一下现实中的世俗管理所欠缺的,也并不是要把悲悯变成唯一的规则,而是要使其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思想价值基础,而不再是用动物界的尔虞我诈来换取发展,再用发展的成果去造福已经严重受伤的人类!一句话,我们想解决的是人类自我构筑的一个奇怪的悖论:伤害着自己,再用发展的成果去疗伤!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人,就是将生命作为原始资本、把健康作为基本成本,再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送到医院去治病!难道这就是正常的生活吗?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人类需要反思,不仅仅是对管理的反思,甚至应该包括对我们现在一直在追求的现代化的反思!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尿糖而不能吃糖了,因为肥胖而不敢吃肉了,因为孤独而不敢住大屋了,因为空气污染而跑到农村去了。
回首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我们发现:医院似乎发展很迅速,监狱和看守所也在增加;学校在扩建,教堂和寺庙也在增加。这几类不同组织的增长,似乎昭示着一种我们的科学知识无法解读的人类命运密码。
现代管理面临的困境需要管理哲学来拯救!
人类命运的悖论也呼唤管理哲学以智慧重塑管理!
繁星点点,彩云朵朵,天使掉落在地狱,一起携手从人间走过!
有事Q我!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