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

  •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
  • 作   者

    :冯云廷
  • 定   价

    :¥28
  • 译   者

  • 版   次

    :2-3
  • I S B N

    :978-7-5654-1019-2
  • 开   本

    :32
  • 出版时间

    :2013-03-01
  • 页   码

    :457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样书申请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审计案例
定价:54元

城市经济学(第六版)
定价:49元

电子商务概论(第三版)
定价:55元

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
定价:58元

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版)
定价:40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定价:32元

社会保障学(第四版)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组织结构上的一些关键性变化:
(1)关注了区域经济的狭域、中域和广域三个层次的空间问题。在狭域上,我们探讨了城乡关系构成的区域经济空间所涉及的城乡统筹等问题。在中域上,以大都市区为区域范围,讨论了大都市区结构、体制和资源整合等问题。在广域上,从区域差异为着眼点,分析了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相互之间的投资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转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2)对网络城市的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新增补的内容。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学在解释空间联系机制与地域结构方面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在这里,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城市体系的网络化结构上,试图对真实世界中区域空间网络结构的规律给出一个经济学的解释。
(3)区域经济的自组织增长机制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教材在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解释了区域经济是如何在市场内在力量的作用下实现的增长过程。
(4)从区域经济关系入手,探讨城市竞争与区域分工的冲突,以及城市竞争的社会基础。对于作为区域分工和交易基础的传统的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反思,探索区域性分工和合作的新的理论基础。其中,城市灵动联盟问题被首次引入到区域经济教材中来。应该说,这些内容是本教材中具有探索性的部分。
(5)新增长中心的出现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教材突破传统的中心-外围理论,从集聚-扩散机制上,阐释了新城和新产业空间的出现、增长点转移等对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意义及其传统城区关系面临的挑战。
(6)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城市公共资源整合愈来愈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力量。本教材从城市公共服务规模和效率的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其中,着重讨论城市公共服务产业的规模效益、地区服务边界、服务共享和区域协作、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
(7)根据我国行政区经济的特点,我们特别关注了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与调整问题。本教材从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深层矛盾入手,全面讨论了行政区与经济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化的路径、模式、机制和制度基础。
(8)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区在资源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凸显,中国现行的区域经济管理体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教材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总结了区域治理结构演进规律,对我国区域管理体制进行分析,阐述了大都市区治理结构的新模式。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的内涵、特征与空间边界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视角
第四节 本书的安排
第一篇 企业区位行为:区域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二章 企业空间成长、迁移与区位调整
第一节 企业的空间扩张战略
第二节 企业迁移与区位调整
第三节 企业组织的空间区位
第三章 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区位决策:企业区位行为理论
第二节 区位决策过程与区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区位选择
第四章 产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韦伯的区位-生产模型
第二节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市场区域:空间垄断与竞争的力量
第二篇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结构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第一节 区域模型:中心-外围理论
第二节 集-散机制与城-区空间结构
第三节 新增长中心:新城与新产业空间
第四节 突破"中心-外围"模式:城-区的网络化结构
第六章 产业地域分工与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节 分工、专业化与产业空间布局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开放和关联互动
第三节 区域产业网络的生成机制
第七章 城市体系的网络结构
第一节 网络经济与区域经济网络结构
第二节 网络城市与网络城市的形成
第三节 城市外向性网络的发展与结构特点
第八章 大都市圈经济空间地域结构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原理
第二节 城市之间的经济空间联系
第三节 大都市圈及其地域结构
第三篇 区域经济增长、地域分异与空间均衡
第九章 区域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
第一节 地方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其扩展
第三节 基础-区域乘数
第四节 出口、聚集和循环累积的增长过程
第十章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空间效应
第一节 区域增长差异:一些事实
第二节 地区差异及其衡量
第三节 市场潜能、经济集聚与地区差距
第四节 空间收入差异及其效应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流动
第一节 区域劳动力市场与区际移民
第二节 区域产业的整体性成长与转移
第三节 创新的空间扩散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均衡
第一节 倒U型理论
第二节 地区趋同假说及其验证
第三节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 区域经济关系:城市竞争与区域合作
第十三章 城市间的竞合关系与区域合作
第一节 城市间博弈:城市间的竞合关系
第二节 地区本位:为增长而竞争
第三节 城市灵动联盟与区域合作

第十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分工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城市竞争与区域分工的冲突
第三节 比较优势与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
第十五章 城市服务边界与区域资源共享机制
第一节 城市公共服务规模与地区服务边界
第二节 城市公共服务的地区性共享机制
第三节 区域性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体制的构筑
第十六章 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型城乡关系
第一节 城乡统筹与城乡关系变革
第二节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
第三节 新型城乡关系及其评价
第五篇 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与政策
第十七章 经济区与行政区关系调整与整合
第一节 两种区域化空间:经济区与行政区
第二节 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化
第三节 经济区形成: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
第十八章 区域管理体制与大都市区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 中国区域管理体制的制度分析
第二节 新区域主义与大都市区治理结构
第三节Citistate理论与大都市区政府间关系

第十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与政府干预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手段与效果评价
有事Q我!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