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产业经济学(第四版)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样书申请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新制度经济学(第三版)
定价:52元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六版)
定价:68元

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
定价:35元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二版)
定价:48元

当代世界经济
定价:32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定价:32元

社会保障学(第四版)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作者和众多同行学者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对产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集作者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成果之大成,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发表的具有学术前沿性水平的科研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阐述和论证了党的十八大所概括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堪称一部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教材。书中还特别收录了部分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家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战略部署等。其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坚持两种精神、两个突破和四个突出。
1.两种精神。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增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意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等章;删掉了不属于本学科研究对象的企业转轨与建制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两章,以及内容老化的乡镇企业、重点产业、老工业基地等内容。
2.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国外产业经济学只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三论”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包括发展理论、产业规律、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体系。二是突破了国内已有的产业经济学教材体系和内容不确定性较大以及与相关学科核心内容重复较多的局面。
3.四个突出。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本书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三论”,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二是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研究生培养原则。三是突出产业经济学核心内容,用绝大部分篇幅论述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核心理论。四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书由导论和55章构成。导论包括指导思想、两类经济学与“一化两关键”、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产业发展与最终目的。第一篇理论篇,主要讨论和阐明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方式,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产业等16个理论专题。第二篇规律篇,主要讨论和阐明产业形成与分类、产业经济发展主要规律、民用产业与国防产业、工与农和城与乡、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等10个专题。第三篇结构篇,主要讨论和阐明结构理论与趋势,结构分析方法,产业结构新趋势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与方法论,消费与投资等23个专题。第四篇组织篇,主要讨论和阐明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集中与集中度、专业化与协作、企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与企业集团等6个专题。
章节目录
  导论 产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学科定位/1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1
第二节 两类经济学与“一化两关键”/1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2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最终目的/4
第一篇 发展理论

第一章 发展理论与发展方式/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经济发展/8
第二节 西方经济发展理论/12
第三节 现代经济发展趋势/21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22

第二章 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29
第一节 速度与结构/29
第二节 速度与质量/31
第三节 速度与效益/32
第四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原则/34
第五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36
第六节 有质量、有效益与可持续增长/39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41
第一节 工业主导作用与工业现代化/41
第二节 走新路的必然性与必要性/43
第三节 新路的本质/44
第四节 走新路的战略对策/44
第五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7

第四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50
第一节 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系/50
第二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划分与界定/51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53
第四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地位与作用/55
第五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的实践/56
第六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战略对策/59

第五章 互联网产业/61
第一节 互联网产业概述/61
第二节 互联网产业结构/63
第三节 互联网产业组织/65
第四节 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67
第五节 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战略对策/68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70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70
第二节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问题与成就/71
第三节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对策/73
第四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76

第七章 创意产业/78
第一节 创意产业概述/78
第二节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81
第三节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83
第四节 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对策/85

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88
第一节 科技进步的实质与意义/88
第二节 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战略意义/91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对策/93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95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98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概述/98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99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2
第四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06
第五节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部署/109

第十章 传统产业/114
第一节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114
第二节 传统产业的改造模式/117

第十一章 信息产业/125
第一节 信息产业概述/125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132
第三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针与战略/138
第四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作用/142

第十二章 要素配置与素质提高/151
第一节 要素配置/151
第二节 素质提高/156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159

第十三章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64
第一节 必然性、必要性与发展目标/164
第二节 林业与生态建设的历史选择与战略重点/16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条件/167
第四节 发展的战略对策/174
第五节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件与措施/185

第十四章 循环经济/189
第一节 循环经济概述/189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193
第三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195

第十五章 环保与环保产业/199
第一节 环境保护/199
第二节 环保产业/202
第三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07

第十六章 文化与经济/212
第一节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12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215
第三节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219
第二篇 产业规律

第十七章 产业形成与分类/224
第一节 产业形成/224
第二节 产业分类/225

第十八章 产业经济发展主要规律/231
第一节 “四化”/231
第二节 “七并存”/235
第三节 “五取代”/238

第十九章 民用产业与国防产业/243
第一节 两类产业的地位与作用/243
第二节 两类产业的联系/245
第三节 协调发展方针/246
第四节 “威胁”论休矣/250
第五节 战略对策/250

第二十章 工与农和城与乡/256
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作用/256
第二节 “新四化”同步发展/257
第三节 农村现代化/261
第四节 以城乡等值化推进城乡一体化/263
第五节 乡村美丽化/269

第二十一章 城乡良性互动战略/272
第一节 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272
第二节 城乡人力资源良性互动/274
第三节 城乡产业良性互动/276
第四节 城乡社会发展良性互动/284

第二十二章 农业结构与趋势/288
第一节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288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290
第三节 农工商相结合/293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294

第二十三章 交通运输业/296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成就/296
第二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对策/298
第三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00

第二十四章 能源产业/302
第一节 能源产业概述/302
第二节 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304
第三节 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305

第二十五章 海洋产业/310
第一节 海洋产业的地位与作用/310
第二节 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311
第三节 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312
第四节 国家关于海洋产业的部署/316

第二十六章 老龄产业/317
第一节 老龄产业的概念界定/317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发展机遇/318
第三节 老龄产业的发展条件/319
第四节 老龄产业的制约因素/320
第五节 老龄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321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二十七章 产业结构理论与趋势/3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328
第二节 西方结构理论/330
第三节 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337

第二十八章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349
第一节 静态分析法/349
第二节 动态分析法/359
第三节 其他分析法/361

第二十九章 产业结构新趋势与优化升级/363
第一节 产业结构新趋势/363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65
第三节 产业生态化/369
第四节 现代产业体系/373

第三十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与方法论/383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383
第二节 方法论/386

第三十一章 消费与投资/390
第一节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390
第二节 投资和消费贡献率的国际比较/394
第三节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基本原则/399
第四节 优化投资结构的基本原则/401

第三十二章 第一、二和三产业/406
第一节 理论建立与发展/406
第二节 关联结构/409
第三节 发展趋势/413
第四节 现状分析与展望/416

第三十三章 采掘与加工和原材料与制造/419
第一节 采掘与加工/419
第二节 原材料及其发展趋势/423
第三节 原材料与制造/427

第三十四章 第三产业/429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性质与作用/429
第二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431
第三节 影响第三产业的客观因素/434
第四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与对策/436
第五节 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部署/440

第三十五章 文化产业/442
第一节 文化产业概述/442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446
第三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50

第三十六章 旅游产业/455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作用/455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发展动态与方向/457
第三节 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61

第三十七章 流通产业/467
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467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467
第三节 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76

第三十八章 商业零售业/480
第一节 历史回顾/480
第二节 网络销售/481
第三节 趋势与机遇/485
第四节 标准化经营/486

第三十九章 建筑业/490
第一节 建筑业的地位与作用/490
第二节 建筑业的发展方向/494
第三节 建筑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96

第四十章 制造业/500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00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01
第三节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新趋势/503
第四节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505
第五节 我国关于制造业的部署/506

第四十一章 汽车制造业/509
第一节 汽车工业的地位与作用/509
第二节 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516
第三节 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原则和战略对策/519

第四十二章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524
第一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24
第二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525
第三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28

第四十三章 船舶制造业/532
第一节 船舶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32
第二节 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概况/534
第三节 船舶制造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36

第四十四章 航空运输装备制造业/540
第一节 民机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40
第二节 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概况/545
第三节 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51

第四十五章 数控机床产业/554
第一节 “工作母机”的作用/554
第二节 成就与差距/554
第三节 机遇与前景/556
第四节 发展战略与目标/557

第四十六章 食品产业/559
第一节 食品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59
第二节 食品产业分类/559
第三节 食品生产与质量/561
第四节 食品安全/562
第五节 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565
第六节 国家对食品产业的部署/565

第四十七章 饲料产业/570
第一节 饲料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70
第二节 现代化饲料生产的特点、行业分类和产业链/571
第三节 饲料产业的成就与任务/572
第四节 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573

第四十八章 轻工产业/575
第一节 轻工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75
第二节 吃、穿、用结构/575
第三节 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生产结构/577
第四节 以农产品为原料与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产品生产结构/578
第五节 国家对轻工产业的部署/580

第四十九章 纺织产业/584
第一节 纺织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84
第二节 纺织产业内部结构/585
第三节 发展彩棉业/588
第四节 国家对纺织产业的部署/589
第四篇 产业组织

第五十章 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60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产业组织/600
第二节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602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组织理论发展/608

第五十一章 集中与集中度/613
第一节 集中与集中度/613
第二节 集中与市场外部经济性/619
第三节 我国的一般集中与产业集中/621

第五十二章 专业化与协作/625
第一节 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25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629
第三节 工业生产协作/631
第四节 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发展/633
第五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协作发展的经济条件/637
第六节 产业集群/638

第五十三章 企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结构/641
第一节 企业规模/641
第二节 规模经济/644
第三节 企业规模结构/650
第四节 农业的适度规模/656

第五十四章 经济联合与企业集团/658
第一节 联合化与集团化的意义/658
第二节 联合化与集团化的组织形式/659
第三节 发展趋势与对策/666

第五十五章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673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673
第二节 跨国公司/675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对策/680


参考文献/682

附 录/684
附录一 名家书评/684
附录二 学问艺术论——教学与科研经验总结/688
附录三 李悦:吹响真理号角的经济学家/692
附录四 本书奖励函和获奖证书/696
有事Q我!
X关闭